
畢業后的五年臺企工作
上次和哥再來聊天,發現我竟然是他校友,福州大學畢業后,第一份工作是在在廈門的臺資的外貿公司里工作,廈門的臺資公司很多,臺資的工作經歷可以說對我后續十多年工作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。 當時的老板是2位臺灣女人,很強勢,對工作極其認真,追求結果。國外的客人業務全是老板自己談的,廈門的公司主要就是負責下單給工廠,跟單,安排船期出貨。經常的她們說的一句話是“現在公司事情這么多,我可以死,不可以病?!?/span>
當時的我就像一張白紙,在這樣的熏陶下,成長很快,從內勤部的記錄小妹,到提升為主管只用了一年的時間。公司是提供住宿的,后來發現,雖然住宿是免費,換來的結果卻是,上班相當于要24小時stand by。 老板常常晚上(甚至半夜)和美國的買家談完事后, 就直接打電話給我,布置工作。在這家臺資貿易公司,一呆就是5年,由于公司不大,只有20人左右,在我提升到主管后,幾乎就沒什么再往上的空間了,而臺灣公司工作的壓力,大家懂得,非常燒腦,以至于我辭職后,再找工作的想法是,找一份不怎么用腦的工作。這個想法,我自己現在想起來,覺得超可笑。
從店員到店長,僅僅花了3個月
第2份工作是朋友介紹去一個超市,做店員。當時的廈門,連鎖的超市還很少,沃爾瑪之類的賣場還沒有進入,連鎖的只有閩客隆和倍順。我去的那家,也是要做這種類型的社區便利超市,剛開始擴張,開店速度很快,正當用人之際,我入職后半個月, 就從店員升為收銀,后續升為組長,到第3個月的時候,我已經是升到店長,可以說是升職速度最快的店長。
工作的認真和性格耿直,被老板看中調到總部任采購,和供應商打交道,雖然說是小規模超市的采購,對我后來在品牌商的公司,跟進KA賣場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幫助。我們的小型連鎖超市,在沃爾瑪,家樂福進入廈門之后,業績大受影響,老板也沒做好轉型的快速反應,幾個月之內,從10多家的分店, 到最后只保留了廈大一家分店的結構。
第三份工作經過了人生感情的低谷和親人的病痛
第三份工作,是在做采購的時候,被一家日化的供應商給挖走了,主要產品:保鮮膜,手套,洗碗布,拖把之類。當時負責福建和廣東KA賣場的業務,好又多,家樂福,沃爾瑪,專柜業績跟進,促銷員管理。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,這幾份工作全都是臺資的公司,感覺總是逃不出臺灣人的魔爪。臺資的公司,工作的壓力和強度,確實是比較突出的,但人際關系還算相對簡單,我正好可以揚長避短。
當時正好結婚了,我先生家是中石化內部的,他們對于我的臺資工作并不滿意,要把我安插進中石化,而我的死穴就是不能工于心計,在那樣的國企里,怕是一天也呆不下去,所以,我就成了不聽話的媳婦。于是,最終的結果就是離婚了。06年,我離婚之后半年左右,我母親檢查出癌癥,于是,離開了廈門,接媽媽到福州冶療,陪了半年,媽媽一次次的化療的痛苦,讓我心里說不出的難過 。
回歸外貿,合作開門店
媽媽的治療結束后,我就在福州找了一份工作,回歸外貿。在外貿的工廠里,從外貿業務員開始,先是給老業務員跟單,然后獨立跟進客人,參加各種展會, 廣交會, HK展,和一些國外的展會。在臺資企業磨練出來的工作風格,再一次讓我快速適應新的工作環境,并且又是全公司升職速度最快的一位。
外貿業務到了08年, 大家都知道, 就很辛苦了,于是公司打算拓張內銷的渠道。我被相中,以合作的形式,開始了內銷業務的萌芽。我們的產品是家居飾品,其實當時國內不多的,所以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,跑了全國十多個城市,家居家裝的市場,北京, 上海, 廣州,義烏,鄭州,成都,等,最后選定了廣州,開始我們的第一家門店,一個人, 到廣州,談店面,談裝修,從兩眼一抹黑,到店面的開業,雖然有汗水淚水, 但是又讓我再一次成長。
落地廣州之后,才發現廣州是個批發的中心。從產品來說,衣食住行,各種都能找到,從買家來說,黑人,白人,各個人種都有,東南亞,中東,非洲。各地都有,在小額批發的市場里,我外貿經驗,也是起了非常重要的幫助,周邊的店家,常用的英文能夠應付,麻煩一點的客人,就會找我去協助翻譯溝通。在批發的市場里耕耘了4年,電商的起步,讓我正式跨進了電商的大門, 雖然我的買家帳號在03年就有了,那時只是買家。
初涉天貓,混跡各種圈子
我的天貓,開始得比較早,然而沒有收獲到太多的好處,因為,當時的盲目,犯了太多的錯誤。 那時,沒有調查市場,沒有分析行業,依據線下銷售的經驗,就去選款,下單備貨,然后事實的結果,讓我深刻領悟到,線上與線下銷售的差異化。線下暢銷的商品,到了線上,可能因為各種的原因,未必能夠暢銷,有可能是物流的原因,體積太多,不便于運輸,破損率高,有可能是補貨周期太長,暢銷后沒幾天就進入斷貨的階段,等貨品補上時,鏈接都廢了。
剛開始運營天貓的時候,我自己負責貨品, 運營是請人員來操作的,做了一年發現, 其實自己不懂是不行的,完全不靠譜,必須沉淀下來自己學, 然后進入了近乎瘋狂的學習模式, 可以說是比當年高考的學習還認真。也是大家常說的那種,各門各派的學習,幾乎都沒放過,先是各種電商學院丶各種電商組織,各種電商圈子,各種干貨學習,還有就是我們聚草堂。
電商,我真心沒賺到錢,但是賺到的是,不可多得的經驗。
擅長數據化運營,親自抄刀操作,帶電商徒弟
在開始學習之后, 運營就自己操作了, 一步一步地實踐,運營的工作需要太細化, 然后就招人, 我招的都是小白, 自己帶徒弟。
原先是想招有經驗的運營,然后配合,結果運氣不好,遇到一些來面試的運營,都是口氣不小,眼界不低,但問起實操,卻不怎么樣的那種人,其中有一個我印象深刻,要求8K月薪,卻連派代都不知道的。
在自己操作2年的店鋪,各種各樣的玩法基本也都經歷過 。去年,在操作自己的店鋪的時候,還接了另外兩個類目來操作,一家是手表的, 一家是皮草。因為我的類目,我的產品,是在工廠圈子里的, 很難跳出來, 局限性放在那里, 所以我想用其它的產品,嘗試下我自己的能力, 實力到底能做到怎么樣的效果。
運營, 其實核心是通過數據來制定經營的方向,控制經營的節奏,考核經營的效果,當然我也知道這里,我是局限于運營的操作部分,大的道的方向,是更上層的內容。
去年下半年, 我們團隊6個人, 等于是在操作3個項目, 自己的店雙十一是沒有上會場,但沒有官方資源沒有付費流量的情況下,操作在雙十一的豆腐塊。
手表的項目其實算是今年1月份操作的, 分析好數據,然后去操作(當然這里有比較那啥的玩法) 單品操作1周,就上豆腐塊了,皮草店, 做了實際是2個店,一家男裝 丶一家女裝一起操作,結合活動資源。
去年下半年, 可以說是很累很苦的, 這幾家店,都是量很大,大家懂的,要做數據 ,其實真的很傷腦!不種菜的話, 數據完全可以不必care, 種菜的時候,要關注的實在太多,我有一段時間,都是晚上整理數據,跟排名,到兩三點 做好計劃,第二天,我們團隊的小伙伴開始放單,所以, 現在想想種菜,我是有點后怕的,真心累。
因為不是我自己的店,不放心給外包,都是我們團隊的小伙伴自己操作放單的, 5個人一天最多的時候,有做到600單,瘋的節奏。
手表,真是個燒錢的類目,當初大家都勸那位朋友不要玩這個類目,里面的對手都是拼錢的主兒。他還什么都不懂,我接手的時候,他家直通車,6塊錢一個點擊,還排在20 頁,后來優化上去,第一頁大約在1.5元左右。當時接的皮草是高客單的店鋪,客單價在3K左右,種菜也是很頭痛的事, 一天光種菜的資金要20W。
我總結下我自己電商的失敗
1、 產品選擇盲目, 行業進入初時,沒有充分學習,沒有試驗,就砸進大部分的資金估庫存。
2、沒有在正確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執行力。如果2012年就著手做銷量,在那個稚嫩的市場里,其實還是有機會的,但是我錯失了,我在最初去某大學習的時候,就上了“種菜”的課。當時他們的玩法,是有效的, 但是我木有落地執行,進群后才知道那時候有操作的人, 現在都盆滿缽滿了。當然, 如果太容易就賺錢的話,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下苦功夫,深入學習了。
3、 關于團隊的帶領 ,是我最痛的領悟吧。
我團隊里的小伙伴,都是我自己一手一腳帶起來的,在選人的時候,我不在意他們有沒有基礎,更看重的是人的本質,能不能吃苦,是不是好學。我可以說,我選的小伙伴們,真的,都超能吃苦,才能和我走這一段, 當然, 我確實也培養了他們??上У氖?,我只重視教育他們的能力,忽略了另一件同樣重要的事,就是打雞血。
也許,是我自己從臺企出來的,經歷了太多的畫餅和雞血,所以在自己創業的時候,覺得只要堅持自己的本質,踏實地做事,這樣才是更靠譜的?,F在,我是感覺我的方法是不妥的, 兩手都要抓, 正如C爺說的要剛柔并劑,90后,對人生還是充滿了幻想的階段,正能量的幻想,對于工作激情,還是很必要的 (當年如果在臺企,沒有畫餅,也許我也未必能堅持下來)。
架構團隊文化,從入職開始,麻雀再小也要給員工足夠的想象空間,理念很重要。合理的人生觀,價值觀,以及工作事業的教育,加平時的潛移默化(辦公環境的正能量布置)。是的, 以后不論我們的買家,還是我們的員工,都是90后為主。